德國的威尼斯式狂歡節
- Katia Lin

- Feb 28
- 4 min read

在德國巴登-符騰堡邦的小鎮─施韋比施哈爾(Schwäbisch Hall),每年舉行一場獨特的嘉年華——Hallia Venezia。這是一場受威尼斯面具節(Carnevale di Venezia)啟發的慶典,融合了神秘、優雅與德國當地文化特色,使其成為南德地區最具異國風情的傳統活動之一。

Hallia Venezia的起源與特色
Hallia Venezia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8年,由當地藝術家和狂歡節愛好者創辦,旨在為德國帶來一場不同於傳統德式嘉年華(Fasching或Karneval)的慶典。與德國其他狂歡節上充滿喧鬧與滑稽元素的化裝遊行不同,Hallia Venezia強調優雅、神秘與戲劇性,完全採用威尼斯面具節的風格。
參與者穿著華麗的巴洛克風格服飾,佩戴精緻的威尼斯面具,漫步在老城區,營造出夢幻般的氛圍。他們不發一語,只以姿態與眼神傳遞情感,使整場活動更具神秘感與藝術性。
活動時間與地點


Hallia Venezia通常在每年狂歡節季節開始前的星期天舉行,通常落在1月底或2月初,比德國其他城市的嘉年華活動要早一些。
活動的主要地點包括:
市集廣場(Marktplatz):這裡是遊行的起點,華麗的裝扮與歷史悠久的建築交相輝映,讓人彷彿置身於文藝復興時代的威尼斯。
St. Michael教堂階梯(St. Michael Kirche):參與者在這裡拍攝壯觀的團體照片,這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之一。
科赫河畔(Kocherufer):面具與服飾在古樸的小鎮街道和河流倒影的襯托下,營造出一種超現實的美感。
服裝與面具
與威尼斯面具節相同,Hallia Venezia的參與者會精心準備手工製作的面具與服飾,通常包括:
· 巴烏塔(Bauta)
特色:白色面具、無嘴巴、帶有突出方形下巴,通常搭配黑色斗篷和三角帽。歷史:巴烏塔是 18 世紀威尼斯最常見的面具之一,當時法律允許貴族和普通市民都能戴上它,在公共場合匿名互動。由於沒有嘴巴的設計,使配戴者可以自由說話、吃喝,而不需摘下面具。象徵:神秘、自由、平等。

· 哲學家(Volto / Larva)
特色:全白色面具,臉部輪廓簡潔流暢,通常搭配黑色斗篷。歷史:這款面具源自於「Larva」(意為「鬼魂」),在 17-18 世紀的威尼斯經常被戴於正式場合或貴族舞會上。象徵:純潔、匿名、神秘。
· 瘟疫醫生(Medico della Peste)
特色:長長的鳥嘴形狀,圓形眼洞,通常搭配黑袍和醫師帽。歷史:這種面具起源於 17 世紀,由法國醫生查爾斯·德·洛姆(Charles de Lorme)設計,當時瘟疫醫生會在鳥嘴內放置香草,以減少吸入病毒的風險。雖然原本是醫療用途,但後來成為威尼斯面具節的經典象徵。象徵:醫療、神秘、歷史。

· 哥倫比娜(Colombina)
特色:只覆蓋上半臉,通常裝飾華麗,綴有羽毛、金箔或寶石。歷史:據說這款面具是為了滿足一位不願遮住整張臉的女演員而設計的,因此哥倫比娜面具成為一種優雅且帶有女性魅力的象徵。它常與巴烏塔面具搭配成對。象徵:嫵媚、輕盈、優雅。
· 阿爾列基諾(Arlecchino)
特色:五顏六色的菱形圖案,帶有誇張的眉毛和笑容,通常搭配鮮豔的戲服。歷史:來自義大利傳統即興喜劇(Commedia dell'arte)中的角色「哈里昆」(Harlequin),他是一個狡猾、機智的僕人,擅長製造笑料。象徵:幽默、調皮、機智。

· 皮耶羅(Pierrot)
特色:通常是白色面具,表情憂鬱,搭配白色戲服與黑色點綴。歷史:皮耶羅原本是法國即興喜劇中的角色,代表忠誠而憂愁的僕人。與快樂的哈里昆相對,他總是愛而不得,形象淒美。象徵:悲傷、純真、浪漫。
服飾則以17至18世紀的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為主,搭配絲綢、刺繡與奢華裝飾,使整體造型更具藝術感。

與威尼斯面具節的不同之處
儘管Hallia Venezia受到威尼斯面具節的啟發,但它與義大利的嘉年華仍有所不同:
沒有喧鬧的派對與遊行——不像威尼斯或德國其他嘉年華的熱鬧氛圍,這裡更像是一場優雅的行走藝術展。
更加靜謐與藝術化——參與者不會高聲歡呼或跳舞,而是以沉默、優雅的步伐漫步於古鎮,讓遊客細細品味每一個造型與細節。
融入德國小鎮的獨特風景——Schwäbisch Hall的石板街道、木架建築與陡峭的St. Michael教堂台階,為活動增添了一種歐洲中世紀城鎮的獨特韻味。
Hallia Venezia為德國Schwäbisch Hall帶來了一場夢幻般的視覺盛宴,結合威尼斯狂歡節的華麗風格與德國小鎮的寧靜氛圍,成為南德最具魅力的冬季嘉年華之一。對於喜愛藝術、歷史與攝影的人來說,這是一場不可錯過的盛會,讓人仿佛穿越時空,沉浸在神秘而優雅的世界之中。
更多資訊








Comments